包括我,很多媽咪都覺得寶寶還沒有長牙,所以應該不用特別清潔口腔。直到在月子中心遇到新生兒醫師,才知道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因為嬰兒時期保持口腔衛生和適度的清潔可以預防齲齒,避免鵝口瘡和口腔念珠菌等細菌感染,在乳牙長出來之前,若口腔有細菌滋生,容易附著於牙齦,等牙齒長出後會直接黏附於寶寶的乳牙上,造成齲齒的產生。
目前分類:嬰兒543 (15)
- May 06 Sat 2017 23:23
嬰兒為什麼要清潔口腔?
- Mar 15 Wed 2017 00:11
新生兒剪指甲之不會亂噴快狠準小秘訣
- Feb 01 Wed 2017 00:10
WHAT?! 奇華餅家也有彌月蛋糕
- Dec 05 Mon 2016 01:17
滿意寶寶【新升級白金級極緻呵護】分享心得
第一次使用滿意寶寶,感覺到很好包,
因為伸縮線在腰部, 彈性和包覆性也很好,不會感覺好像沒包好,
- Nov 17 Thu 2016 17:26
藍瘦香菇的乳人之路 產後奶量紀錄
- Nov 17 Thu 2016 16:11
勞保生育給付 自然人憑證好好辦
- Nov 14 Mon 2016 22:47
產檢的尿液檢測在測甚麼?
- Jul 28 Thu 2016 19:52
寶寶忘記呼吸,不是鼻子有業障
- Jul 28 Thu 2016 19:49
吐奶&溢奶 傻傻分不清楚
新手爸媽的煩惱, 新生寶寶最常見溢吐奶現象 (anti-regurgitation , A.R.) ,
但是到底區分吐奶及溢奶呢?
溢吐奶最常見的的原因就是胃食道逆流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GER).
人體食道連及至胃部的賁門(括約肌結構), 在嬰兒時期因為尚未發育完成, 所以較為鬆弛。
而且新生兒寶寶的胃容量很小,
剛出生就像是一顆葡萄一樣大,
即使10天後,胃也只有雞蛋大,
因此很容易被漲滿導致吐奶,
大約在四個月大時, 亦是溢吐奶現象的高峰期,
但通常寶寶滿一歲後, 症狀便會大幅改善。
吐奶、溢奶又如何區別呢?
一般醫生簡單的定義, 溢奶是指寶寶從嘴角流出少許奶水, 而溢奶較多則屬於吐奶。
如何分辨生理性和病理性溢吐奶?
生理性溢吐奶,
通常寶寶傾向為開心溢奶寶寶 (Happy spitter)。
亦是開心微笑或身體動一動, 奶水便從嘴角流出。
病理性溢奶則有哭鬧, 背向後仰等不舒服的特徵。
病理性溢吐奶
如果寶寶有頻繁溢吐奶狀況, 造成體重大幅度減輕, 則有可能藏有病理性因素。
應先留意以下三點才決定是否就醫:
1. 是否疼痛、嗆到造成吸入性肺炎或是不舒服吐出異常顏色, 如: 紅色或綠色
(少量紅色則可能為媽咪乳頭破皮的血)。
2. 少量喝奶也吐奶, 有可能發生嬰兒肥厚性幽門夾窄(Pyloric Stenosis)等嚴重情形, 出生約兩週至四周容易發生。
3. 體重有無按照成長曲線進行。
簡單的成長曲線數據
四個月大時, 體重應約出生體重的一倍
(每月約增加1-2公斤為正常範圍)
如: 寶寶出生為3公斤, 第二月應為4公斤至四個月大時應為6公斤左右。
六個月起, 體重則會緩慢增加,
每個月約0.5-0.7公斤。
如何改善及照護生理性溢吐奶?
1. 少量多餐
2. 新生兒盡量奶嘴選擇一個孔,
較不會吸入過多空氣。
3. 餵奶後不要讓嬰兒太快躺下, 先維持坐姿,
讓地心引力將奶水移至胃部, 拍打背部也是同等原理。
4. 餵奶後將寶寶頭部抬高約30度。
5. 餵奶後採取直立抱姿15-20分鐘, 也能夠幫助寶寶將奶水流在胃裡, 避免逆流。
- Jul 12 Tue 2016 00:00
你看得懂超音波照片跟術語嗎?
- Jul 11 Mon 2016 16:22
新生兒如何有效發展視力?
- Jul 11 Mon 2016 16:19
寶寶在肚子裡的10個冷知識 但寶寶不說
- Jul 11 Mon 2016 16:14
[Baby Shower] 生產前, 外國媽咪玩什麼?